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本文主要从课堂实践和实践考察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目的热情,针对怎样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017年版地理课标提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强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且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理利用地理学,兼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地理课堂实验和野外实践考察活动,让学生能够强化自身的行动认识和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提升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从课堂实践和实践考察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目的热情,针对怎样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际状况
笔者根据地理教学的经验发现,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客观因素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模拟演示和课堂小实验很多时候都只能让老师进行简单的演示或是根本就不会进行,学生也无法参与其中,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因此学生不容易获得实际的感受。还有离开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只有很少的学校才能进行。有的中学虽然会开展相应的研学活动,但是因为地理内容比较少,很多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地融合。而且地理事物和现象基本上都是通过长时间累积所构成的,学生也不能想象其中的经历。不能把所学知识和实际事物融合起来,从而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研究其中的原因。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中学适当地进行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解决方案

1.利用课堂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理实验主要是揭示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发展规律等内容, 也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地理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以下简称“必修一”)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 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差异性等特征,然而初高中地理衔接断层、自然地理知识内容比较繁杂,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是副科,所以很多高中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认识比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面。所以,教师要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相应的地理模拟实验,通过实物、教具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充分地展示,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地观察、思考、认知、研究,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使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来模拟地球自转运动,并且对地球自转的方向、时间、速度和昼夜交替的原因进行研究,采取实物演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地理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洞察能力。

2.通过实践考察来拓展学生的视野空间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多种自然、人文现象和彼此之间关系的学科,这就说明地理教学需要和自然以及社会进行全方位地融合。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研究、检查和补充,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地理的相关内容,使用课余的时间来带领学生到和地理有关的场馆或是自然环境中进行地理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使用适当的地理工具来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和自然实践考察。

还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工业园区、农业园、科技园等对地理人文资源和环境进行了解,完成人文实践考察。所以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农业产业园,并且思考相关的发展前景。实际上学生对这种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实际体验之后才能加强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热情,全方位地理解地理知识。在野外考察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地理知识、研究地理问题,并且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也是对知识论证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语
想要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就需要融入新型的教学观念,合理地转化教学形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当地进行课堂实验活动,拓展地理实践考察活动范围,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加强学生地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构建地理思维,提升其地理素养。

来源:网络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地理研学网】 http://www.ppxp.net

文章标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文章链接:http://www.ppxp.net/2022/06/23/22/19/11/85/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3日 22:16
下一篇 2022年6月23日 22:22

相关推荐

  • 地理实践力的内涵解析与教学要求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地理实践力定义为: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

    2024年10月2日
    0
  •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实践探索

    在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创 新设计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 采取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为 学生创设多样丰富、全方位的实践学习时机和平台, 激励学 生将所学地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领他们在实践 中用好地理、用活地理, 落细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从而真正地 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力。

    2022年6月23日
    0
  • 具身认知视角下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衔接

    作者: 邓纯考/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孙芙蓉/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李子涵/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我国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实践切入点。早在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就已经提出“广泛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

    2022年6月15日
    0
  • 开展研学旅行 实施劳动教育 ——以南菁高中“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研学旅行是近年教育深度变革催生的全新育人模式,劳动教育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关切,两者在新时代可以有机融合。南菁高中“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在学生主体参与研学、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课题深度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可作为开展研学旅行、实施劳动教育的参考案例。

    2023年5月31日
    0
  • 在研学实践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无论从学理上看,还是从各地实践来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唯一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且以地理实践力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地理无疑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最佳实施方式——研学旅行的领头课程。多年来,三大地理教育类学术期刊《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育》指导成立的“研学旅行大赛组委会”,会同一批教育类学术期刊,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全国研学旅行活动和赛事,成绩斐然,影响深远。令人高兴的是,近期上述三大地理教育类学术期刊主编联手编著的《地理研学课程设计及案例》一书,业已完稿,先睹为快,感悟良多。

    2023年8月1日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