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学校应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以沿海城市——深圳为例,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旅行,需要教师充分分析深圳本地潜在的研学资源。海洋资源是深圳本地的特色资源,也是学生能长期接触、易于理解并接受的学习材料。通过开发海洋主题的乡土研学资源,可以让沿海城市的学生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海洋知识,对于开发当地特色教育资源、丰富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是我国沿海的一个重要城市,40多年来,深圳从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发展为新时代的“示范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到拥有近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深圳独特的乡土地理资源,将其转化为当地的特色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环境,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增强家国情怀,而且能帮助学生转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提升学生对海洋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水平,让绿色发展理念从大陆向海洋延伸,引导学生守护和利用好这片蓝色国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双减”为契机,教师可以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参与研学实践类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从而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三面环海、海岸地貌类型多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鹏半岛开展乡土地理研学,让学生在研学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探究中提升素养,在欣赏家乡美丽景观、了解家乡发展现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观察世界,用知识武装头脑,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成长。培育学生拥有发现世界的“地理眼”和行走大地的“实践力”,是“双减”赋予地理教师的使命和任务。
——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年
第4期下半月
作者:邹金伟,深圳市宝安区地理兼研学旅行教研员,行走大山的地理侠,著作有《研学旅行:地理行知录》、《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理实践》。十多年来,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地理事物的考察,例如:南北穿越秦岭,川西高原雪宝顶、七藏沟、年保玉则等,撰写了大量考察文章。近年来,多次带领宝安区初中地理教师赴深圳大鹏半岛开展海岸地貌研学,发现地理之美,探索初中地理教育新途径。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地理研学网】 http://www.ppxp.net
文章标题:开展乡土研学,推动“双减”落地
文章链接:http://www.ppxp.net/2023/07/05/14/32/3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