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劳动文化?

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劳动教育,就是要把积极的劳动精神面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环境中。虽然,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是隐性的、润物无声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设计应是精心的、有意识安排的,要特别强调融入目的的明确性、融入范围的普遍性和融入过程的持久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精神引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像和照的春风一样,吹遍校园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举止、行为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学习、做事的情感态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劳动文化,就是要让学生时刻浸泡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中,通过潜移默化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有意识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教育”。

(一)让学校精神载体成为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

学校精神载体主要包括校史、校训、校歌等。任何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都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开拓者、建设者、改革者的不懈努力。学校应着重挖掘校史中此类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并用图片、视频、话剧等手段还原历史,让师生员工深刻领会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道理。

(二)让榜样人物成为劳动教育的时尚表率

通过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以及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化的奋斗者。

同时,选树榜样是要特别注意选择“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任何学校都不乏向上向善的动人故事、艰苦奋斗的励志传奇、刻苦努力的勤奋典范、师德师风的标兵楷模。学校可发动学生记者团或者其他相关社团,成立身边榜样事迹采编队伍。挖掘本校学生、员工、校友的典型事迹,讲好他们的故事,树好身边榜样。例如:开展的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优秀校友风采故事展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等,都是加强劳动教育、传播劳动文化的有效途径,在这些人物的选树、宣传中,要注意揭示“平凡劳动的思想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真正的劳动功绩并不是在非常的环境下,而是在日常的、平凡的生活中完成的”。

(三)让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

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打造以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情怀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中加强劳动教育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其实质就是要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着力加强劳动教育。

(四)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

要在用好橱窗、海报、标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同时,抢占新媒体阵地,充分运用网络、短视频、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优势,进行全媒体传播;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制作推广“身边的劳模”“我身边的最美劳动者”“劳动之声”,开发“人物志”“榜样的力量”等更多轻量化、可视性高、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宣传作品,用平视的角度、平和的态度、平等的互动讲好身边优秀劳动者的故事,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微直播、微寄语、劳动记录打卡等趣味性直播形式,鼓励师生参与劳动教育话题,分享劳动感悟,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方式让新时代劳动教育“活起来”“实起来”“酷起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让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成为劳动教育的肥沃土壤

打造劳动教育文化墙,在文化广场、运动场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集中展示劳动的名言警句、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等劳动教育内容,增强师生对劳动的思想认同。重视校园楼宇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图片、实物、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身边榜样、杰出校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的成长故事、非凡业绩,努力让不会“说话”的物质环境,成为潜移默化型塑师生劳动价值观的有力平台。

总之,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劳动教育,就是要把积极的劳动精神面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环境中。虽然,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是隐性的、润物无声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设计应是精心的、有意识安排的,要特别强调融入目的的明确性、融入范围的普遍性和融入过程的持久性。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地理研学网】 http://www.ppxp.net

文章标题:中小学劳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劳动文化?

文章链接:http://www.ppxp.net/2023/11/28/21/02/34/639/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11日 16:15
下一篇 2023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 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路径

    开展劳动教育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构建“大思政课”背景下意义重大。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为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提供了现实指引。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共享育人格局、实现内在耦合、具有本质联系。当前,我们仍面临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亟须完善、实践领域有待拓展、保障措施不够充分、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因此,要通过善用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搭建劳动教育大资源平台、构建劳动教育大师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2023年11月11日
    0
  • 探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地理实验、地理综合实践、地理观测三个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以期给广大同仁带来参考。

    2022年6月23日
    0
  •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实践探索

    在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创 新设计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 采取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为 学生创设多样丰富、全方位的实践学习时机和平台, 激励学 生将所学地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领他们在实践 中用好地理、用活地理, 落细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从而真正地 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力。

    2022年6月23日
    0
  •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与编订

    摘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我国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实践切入点。然而,结合文献与调研发现,当前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相关机制还基本缺失,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衔接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育人体系尚未形成。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衔接的阻滞因素,深入揭示背后的学理根源,找出两者衔接的有效对应点,并以及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2022年6月6日
    0
  • 具身认知视角下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衔接

    作者: 邓纯考/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孙芙蓉/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李子涵/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我国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实践切入点。早在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就已经提出“广泛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

    2022年6月15日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