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优质课 | 《​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活动背景】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旅游带。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活动目标】

1.价值体系: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整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并手工制作,提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力,培养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继承和发扬。理解并加深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播和传承,并且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围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调查,进行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筛查、制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能力提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参与活动,网上查阅资料或者实地考察,组间分工,组内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通过手工制作非遗作品,分享集体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

4.创意物化:四个小组各自发挥想象空间,制作本组心目中的黄河非遗作品,并给大家分享,起到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展示课件由学生自己制作,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知识形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白主创新的学习精神。

【活动指导方法和学习方法】

活动指导方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小组研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活动准备】

黄河流经九个省份,活动开始前,共分四个小组,其中三个小组确定上游、中游、下游各一个城市的非遗进行制作及相关准备,另外一个小组进行黄河实地考察并制作vlog短视频。

三个小组搜集青海省、陕西省、山东省非遗文化资料、图片、手工制作成品,第四小组进行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调研,并制成短视频、图片等。

【活动过程】

围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设计了一套活动方案,包括课前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方法指导、主题引入、制定研究方案、阶段性交流、成果展示汇报、总结交流。

主题生成:

1、主题引入

通过一则视频深入了解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青少年传承、传播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作用。

接着联系我国已经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为国家战略

为此,在黄河上游选择青海省、中游选择陕西省、下游选择山东省以及实地调查小组来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2、阶段性交流

老师手边准备了对应省份的非遗材料工具,大家可以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给大家15分钟左右的时间或制作或创作,最后跟大家分享你们的非遗文化作品。

3、汇报探寻成果

青海组小组:青海小组介绍黄河之于青海省的意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唐卡、剪纸,并且给大家展示本组相关手工非遗作品。

陕西小组:陕西省历史厚重,黄河中游的流经区域,但是非遗保护问题比较严峻。

展示手工皮影戏表演。

山东小组:介绍黄河与山东二者相互重要。组员手工制作风筝(纸鸢)以及将煎饼创新成玫瑰花的形式,提高了煎饼的附加值。

实地实践的视频小组:深入实地调研,在实地中感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理念,深入实践,不但使我们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能科学、历史地认识黄河并对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一起跟随大屏幕,感悟黄河的壮美!

4、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探究,学生们运用了不同的形式展示了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体验慢生活的美好唐卡、有环境保护剪纸、有皮影戏表演,制作风筝、有创新煎饼等非物质文化,也有深入实地调研感悟黄河的壮美。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也真正起到了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手作用。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等级高、价值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黄河奔腾不息,从远古荒凉的荒漠流到了如今繁华的大地,时刻提醒着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更应该把黄河精神继续弘扬下去,挑起时代的重担,凝聚精神力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脊梁,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大家一起保卫黄河大合唱(并播放音乐,全体起立)

【收获与感想】

在课前、课中、课后,学生一直呈现很浓厚的兴趣、大家情绪很高涨,有时候比我还操心课的进度。经常想到好的点子与我交流,集思广益,甚至中午午休期间、晚上放学期间仍然能看到做手工的身影。在这个实践教育活动课程过程中,真的是发现并挖掘了学生身上很多优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切实起到了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黄河的爱、加深了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学会了很多技巧,提升了个人能力。

【板书设计预设】

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青海省组

2、陕西省组

3、山东省组

4、实地调查小组

教师简介:李可,中学二级教师,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获得河南省中小学实践教育优质课二等奖、郑州市中小学实践教育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市基础教育精品课二等奖。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地理研学网】 http://www.ppxp.net

文章标题:实践教育优质课 | 《​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文章链接:http://www.ppxp.net/2023/08/01/16/01/11/503/

(1)
上一篇 2023年8月1日 15:51
下一篇 2023年8月1日 16:35

相关推荐

  • 以导学、行学、展学为核心的研学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的研学活动案例

    基于世界遗产的研学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规划基于自然遗产的研学课程时要确定研学实践课程开发的原则及步骤,统整跨学科学习资源。课程设计和实践以导学、行学、展学为核心:导学是学生发现探究目标、查询资料、选择探究主题和确定探究方法的重要阶段;行学是学生实地探究并获得及时反馈的过程;展学则是学生回顾、反思研学过程以及展示探究成果的阶段。基于世界自然遗产的研学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4月4日
    0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自然地理户外研学方案设计:以太原市东山为例

    摘要:地理户外实践的本质是体验式学习,让中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学会探究、思考和创新,是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为促进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户外研学的落实,本文以太原市东山户外研学为例,从户外线路考察、研学内容选取、研学方案制定、户外研学实践、评价反馈和总结等方面探讨,以期得出行之有效的地理户外研学模式.

    2023年3月30日
    0
  • 火山与海之歌|祖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科考之旅

    在这里,我们将考察各种奇特的火山地貌、多样的海岸地貌,认识热带植被热带作物的特性,学会用地理的思维解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现象。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在东海岸看日出、西海岸看日落,晚上在浪漫的海边散步,抚摸柔软的沙滩,聆听虫鸟的浅唱,仰望天上的星空……

    2023年4月6日 课程设计
    0
  • 川西地理研学考察日志——海螺沟冰川

    今年暑假来到四川,对川西地区展开了一场地理户外探索(因为疫情华南师大的新蚁族两年没推线路了,只好自己报了个户外团,虽然少了专家的讲解,但自己带着对自然、对地理学知识的渴望展开探索,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嘛)。 海螺沟冰川 贡嘎山是横断山系大雪山的主峰区,介于29°20’~30°20′N和101°…

    2022年5月27日 课程设计
    0
  • 地理研学案例 | 君乐宝牧场-现代农业-研学活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了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石家庄一中西山学校高一级部将地理课堂延展到了室外,师生共同开启了一场研学之旅。接下来,快来跟我们一起走进这节地理课堂吧!

    2023年8月1日 课程设计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