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2022年6月5日,横州中学地理组在韦国均组长的大力支持下,《河流地貌》、《旅游地理》微课题组成员王海莲、李开彩、陈金萍、曾娘珍等老师带领该校高一地理学科兴趣小组到郁江江滨公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通过感受真切的河流地貌,品味独特的花乡文化,用脚步丈量,用“地理眼”观察思考,用镜头去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实践力。整个活动过程开展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取得了圆满成功。

2022年6月5日,横州中学地理组在韦国均组长的大力支持下,《河流地貌》、《旅游地理》微课题组成员王海莲、李开彩、陈金萍、曾娘珍等老师带领该校高一地理学科兴趣小组到郁江江滨公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通过感受真切的河流地貌,品味独特的花乡文化,用脚步丈量,用“地理眼”观察思考,用镜头去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实践力。整个活动过程开展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取得了圆满成功。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活动开始前,主讲教师李开彩对同学们进行了简要的任务布置,让同学们明确此次研学的目标:

一、河流地貌主题研学:通过对郁江江滨公园河段的研学,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及原因,加强课本河流地貌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二、气候、植被、土壤、岩石等自然地理主题研学:通过对江滨公园气候、植被、土壤、岩石等系列自然地理的研学,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学会分析、掌握家乡自然地理的特点。

三、人文地理主题研学:通过对自来水厂水源地、水文站、市政府、古炮台、海棠桥亭、博物馆等系列人文地理的研学,体会乡土文化,掌握家乡的人文地理知识。

四、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在研学同时我们要开展“人人动手,保护郁江母亲河”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6.5世界环境日”。

让我们此次研学活动具有更深刻意义。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李开彩老师行前对学生做任务布置和安全教育

研学之旅第一站:郁江江滨公园河段

研学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我们的研学对象——壮美的郁江(鸟瞰图)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大家的学习热情犹如这炎炎烈日,激情满满

李老师先问同学们:“什么是凹岸?什么是凸岸?”

这个问题还真难倒了不少同学呢!

李老师接着与同学们分析“凹”“凸”两个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同学们观察郁江该河段的特征。

最后问:“同学们,我们现在所站的是什么岸?”

“凹岸!”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面江南半岛是什么岸?”

“凸岸!”

“河流在凹岸、凸岸的作用力有什么不同?”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对,不过还是有些同学对这八字仅停留在表面,今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下什么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吧!”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同学们请看前面这地方,防洪堤地面是不是有些下沉、开裂呀?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还真是。

接着,李老师解释说:“这是由于这边是凹岸,不断地经受着流水侵蚀,特别是爆发洪水时更甚。我们现在看到的防洪大堤,是由钢筋水泥构筑而成的,是多次翻修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1994年、1998年、2008年,郁江爆发了特大洪水,防洪大堤在洪水的强烈侵蚀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崩裂、垮塌。”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市政府门前的防洪大堤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松动危险勿近”这几个字,令在场的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郁江凹岸所受到的强大的流水冲击力。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江南半岛没有修建防洪大堤,流水在那里堆积下了深厚肥沃的淤泥,村民们在上面种下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

研学之旅第二站:市武装部“双拥石”地段

研学内容:认识岩石、植被、土壤等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认识岩石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学生仔细观察石头,感受石头质地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可不要小瞧这些用来铺路的鹅卵石哦,它们可是去年、2010年地理高考的题材呢!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植被、土壤,同学们感到以前在课本上出现的抽象名词术语“常绿阔叶林”、“红壤”等,此刻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事物。

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研学之旅第三站:横州市自来水厂原水源地抽水房

研学内容:认识城市规划——自来水水源地选址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上面贴着一张拆迁告示,告诉着人们这个抽水点的使命已结束。

李老师问同学们:“知道这个取水点为什么要搬迁吗?”

同学们一脸茫然,李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周边环境,同学们心里一下明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附近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不得不搬迁!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如果你是市长,你把新的取水地点规划在现址的上游还是下游呀?”

“上游!”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为什么?”

“因为水质更优呀!”

“恭喜你们,你们答对了,你们都可以当市长啦!”

研学之旅第四站:横州市水利局郁江水文观测站

研学内容:学会分析郁江的水文特征并与水系特征区分

“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这个是什么标志?”

“中国水文”

“为什么有水文站,没有水系站?”

同学们轻轻地摇摇头。

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对“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涵经常混淆。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让我们走近瞧一瞧水文观测站的工作内容吧:径流量、含沙量、水位、汛期、结冰期、流速等,这些要素是对“水”的描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通过观测可以用数据表达的。

而“水系特征”则重在对“系”的描述,其包括的水系形状、流域面积、流向、位置、落差等方面变化不大,不需要时时测量。

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上面测量的数据,理解并掌握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横州市水文站前的合影

研学之旅第五站:横州市人民政府

研学内容:城市化的发展

李老师问:“同学们知道去年7月29日是什么日子吗?”同学们说:“不知道。”

李老师指着横州市人民政府的牌匾说:“去年7月29日是我们横州市撤县设市正式挂牌的日子,是我们横州市人民的大喜日子。它标志着我们横州市升级成了广西最年轻的城市。”

“ 为什么相邻的几个县没有升级为市,而我们横州市能实现,它要什么条件?”

接下来李老师与大家一起,将课本上的城市化知识与横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特别是茉莉花产业、房地产等行业大发展,使横州市撤县设市的梦想成为现实。

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研学之旅第六站:古炮台、海棠桥、海棠亭、博物馆

研学内容:横州市旅游地理资源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横州市古炮台,为明代制造,是横州古城墙上重要的防御武器。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海棠桥位于横州城西隅,横跨香稻溪汇入郁江出口处,始建于南宋淳佑6年(公元1247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北宋词人秦观于绍圣四年(1097年)编管横州(今横州)后,常到此桥赏海棠,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而使此桥名声大振。

海棠公园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寓居之地,是北宋以来地方官员、文人墨客以及百姓瞻仰缅怀秦观的文化圣地。公园内有博物馆,陈列着历史文物:西津贝丘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铲、石凿、石杆、骨针、鱼钩;西周的铜钟;汉代至宋代的铜鼓;各式钱币、陶器及其他文物。显示了横州市悠久的人文历史和骆越后人的伟大创造力。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丰富多样的乡土旅游地理资源,处处彰显着花乡魅力,让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油然产生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心。

事不宜迟,让我们马上行动吧!——

研学之旅第七站:郁江河畔

研学内容:“人人动手,保护郁江母亲河”,以实际行动践行“6.5世界环境日”。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郁江是横州市的母亲河,它静静地流淌了几千年,滋润着横州市千万亩的沃土,养育了横州市百万的人民。但是,由于一些人的不重视,不爱惜,郁江母亲被污染了。为了江水不再污浊,母亲不再哭泣,让我们行动起来,打一场除污攻坚战!

“人人动手,保护郁江母亲河”,以实际行动践行“6.5世界环境日”。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师生们不怕脏,不怕累,踊跃清理岸边垃圾。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在研学的同时,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也向周边市民倡导了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美,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也让我们的研学之旅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地理研学网】 http://www.ppxp.net

文章标题:地理研学案例 | 行走郁江之畔,研习乡土地理

文章链接:http://www.ppxp.net/2023/08/01/16/35/46/505/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日 16:01
下一篇 2023年8月3日 20:19

相关推荐

  • “足不出校”培养地理实践力——借助校园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尝试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充分的实践体验。实际教学中,受各种条件限制,学生户外考察探究的机会较少,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利用校园地理教学资源突破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研究校园地理资源,理解地理概念,提升地理实践力,最终帮助其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2023年12月7日
    0
  • 探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地理实验、地理综合实践、地理观测三个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以期给广大同仁带来参考。

    2022年6月23日
    0
  • 基于校本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

    校本资源库的构建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了素材。文章在探讨校本资源库建设和开发的基础上,指出可通过线上个性化选修、学生小课题项目专修、实践作业实施等途径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22年6月6日
    0
  •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实践探索

    在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创 新设计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 采取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为 学生创设多样丰富、全方位的实践学习时机和平台, 激励学 生将所学地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领他们在实践 中用好地理、用活地理, 落细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从而真正地 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力。

    2022年6月23日
    0
  • 劳动教育纳入“五育”的战略分析——基于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内在逻辑的视角

    虽然官方已经明确“五育”并举的定位,但是劳育能否与其他“四育”并列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一些观点认为劳育应该与整个学校教育或德智体美总体相并列而非与德智体美各育相并列,这实际上混淆了“教劳结合”中的“劳”与“劳育”的内涵。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还是从现实逻辑的维度,劳育均可以也应该与其他各育并举。从理论逻辑角度看,劳育是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承载着综合育人的目标,它们虽然相关,但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目标上均不能相互取代;从历史逻辑角度看,苏联、我国苏区和解放区以及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无不彰显出劳育作为独立领域和目标的重要性;从现实逻辑角度看,劳动观念、情感和技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弱化的最根本原因也在于劳育在教育方针中的缺位。

    2023年11月28日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